空巢对老年人的影响有哪些
渐渐地会由中年迈入老年,步履蹒跚,没有了经济来源,各种老年病及“潜伏”在身的疾病接踵而至。要是老年的生活是能有所“转机”,基本上“安度”晚年,老年人在这四个方面要多长点“心眼”:
对自己的钱要合理使用,留一点养老的钱。
做为老年人都是一路艰辛而走过来的,尤其是农村人,为儿子娶上媳妇都掏尽了“家底”,还债台高筑着。如果说能攒的钱,平时零花的钱,大都是女儿给的,也有自己种点菜等换点钱。大多的老人靠得还是每月那105元的养老金(甘肃省)。老人们都有省吃俭用的习惯,宁肯自己少花或不花,还是惦记着孩子们负担过重。有孙辈的,还想留着给买好吃的。
其实,孙辈是有他们的父母的,他们的孩子应该由他们抚养。就像他们的当年由老人你们去关心、呵护一样。父母对子女千般、爱万般情,好像是天经地义的,而子女能不能回报父母就成了“孝心”的考量。人老了之后,切记还有“儿孙自有儿子福”的说法。让儿女独立生活,老人最好收拢好儿女给的“孝敬钱”、国家发的养老金,留点积蓄给自己,用起来也方便。
爱护自己的身体,不要逞强,有病早治疗。
老年人年轻时没少辛苦劳累,身体这痛那痒,全靠止痛的药物。人老了心血管等老年病也缠身了。只是老年人都没钱做体检,怕检查出病了住不起医院,看不起病。有病就拖是老年人的“通病”。待实在支撑不住了,小病成了大病的时候,才去医院。心梗、脑塞多少会留下后遗症,无法根治才后悔了。
身体是本钱,有一个好的身体才会有更多的可能,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,不敢再拿身体去开玩笑,去“赌”一把了。毕竟年龄不饶人,长了“心眼”好。
家是安身之命的根本,老年人要守好护好属于自己的家。
城里老人就不必说,养老有“社保”,住有原单位的“福利房”,单说农村老人,绝大多数孩子是有孝心的,父母居有定所。但也不乏“轮饭养老”的、被遗弃的,这些老人他们的家永远都是子女的,但子女的家却容不下父母,不是父母的家。老人们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建个小房子或买个旧宅子,避风遮雨,安身之命:如果子女完全不孝,没了良心,即使打个“官司”,也要把自己给子女修的房子“争取”一间、半间。金窝银窝不如有自己的一个“窝”哩。
改掉爱叨叨的毛病,管好自己的嘴巴。
很多老年人是不适应现在的生活,总觉得都是浪费钱。尤其是看不顺眼子女大手大脚的花钱。见人家吃、人家穿背地里嘀咕也不算大事,有些老人还说在了当面。现在不少的儿媳妇,好吃懒做也成习惯了。公公婆婆“叨叨”的次数多了,人家就反感了。给你找岔说事,还指桑骂槐。老年人本来吃着“闲饭”,还想管“闲事”,这能忍吗?弄不好还会被赶出家门,这老年生活怎么过呀!
都是老年人了,人生还有几何?需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,做自己喜欢而年青时没功夫做的事。平时多走动,多锻炼,也可以读书、看报、“玩手机”、养花、养鸟等。有条件的可以出外转转,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。如果让带孙子,何不享享“隔代亲”的欢乐呢?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这“四个心眼”的基础上,大家觉得呢?
时间过得真快,一晃几晃,就从一个活泼少年,变成了须发皆白的老年。老年人要注意什么呢?各有说法,有人说,要多长四个心眼,四是实指么,应是代表多,意即老年人不似年轻人,可以不长心眼而活,到了老年就不同了,不多长几个心眼不行了。年轻人年轻就是资本,可以任意挥霍不在意,老年人已是风烛残年,摇摇欲坠了,没那资本可挪了,得更加小心谨慎了。
人老无年轻做资本,什么都要小心注意了,首先要管好自己,注意保暖补钙,老人怕冷别被凉着有损健康,老人缺钙易骨质疏松而要适当补钙。老人有阅历经验,更要注意饮食起居,该吃什么,不该吃什么,要有充分认识理解,该说什么,不该说什么要心知肚明,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,管好自己的嘴巴极为重要,该做做,该睡睡,不该做不做,不该睡不睡,不该吃不吃,不该说不说,不会作息,就不会生活,不要透支生命,别昼夜颠倒,顺逆不分,轻重主次不明。也不要依赖偷懒,放松心情,看淡世态炎凉,适当运动,知足常乐常安。管好自己,包括钱物,少管闲事,少说闲话,防言多有失,好心无好报,重视自己的健康,莫自持不骄傲逞强,谦虚低调友爱,保护好自己,守护好家,凡事多长个心眼为上,不要再忽略轻视而粗心大意。
本文由 40工具查询网 整理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,原文链接:。